关于太子参的有趣故事,你一定没听过!
太子参出自《本草从新》:太子参,虽甚细如参条,短紧结实,而有芦纹,其力不下大参。太子参属于补气药中的清补药,药性温和平稳,尤其适用于婴幼儿,所以它的别名又叫“孩儿参”或“童参”。而关于太子参的名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。
太子参名字的传说
相传,明代的著名中医药家李时珍为了撰写《本草纲目》,日夜兼程赶往南京,到南京后住进了一家客店。夜深了,李时珍忽然听见妇女呻吟声,便问店小二:“隔壁何人呻吟?”店小二回答:“是贱内,她已患病几天了。”李时珍再追问:“有病为何不去求医?”。店小二忙解释:“先生有所不知,我们虽在此开店,但赚来的钱还不够一家的开支,平常,都是以借钱度日,如今已经借无可借了!”李时珍听后十分同情,便起身随店小二进入内房为他的妻子看病。李时珍一边把脉一边问:“近来她饮食如何?”店小二说:“我家好几天没米下锅了,她只能吃一些番薯干,其他人靠孩子挖来的野菜根充饥。”
李时珍听后走出去,拿起野菜根细细地看起来,并从中拿了一条野菜根,放进嘴里细细咀嚼,然后对店小二说:“这是一种药,可治你妻子的病,你是从哪里挖来的?”店小二说:“城外的紫金山上!”李时珍随手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说:“天亮后去买点儿米,先把这药煎好给你妻子服用,她服后就会好的。”店小二闻言双膝跪地,连声道谢。次日,店小二的妻子服了药,病果然好了。店小二把李时珍带到紫金山朱元璋长子懿文太子的墓地,只见那里一片草绿,到处都是这种药草。李时珍连声说:“好极了!好极了!”李时珍如获至宝,连忙挖了一担带回去。
因为这种药草生长在朱元璋长子懿文太子的墓地周围,所以李时珍给它取名为太子参。而为了避免过度采摘,对朱元璋及其长子不敬,李时珍并没有把太子参这味药录入《本草纲目》里。
太子参的来源及作用
【来源】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。
【产地】主产福建、贵州
【性味】甘、微苦,平。归脾、肺经。
【功效】益气健脾,生津润肺。
太子参如何服用
1、益气健脾,用于脾气虚弱,胃阴不足之食少倦怠。与山药、石斛等同用更能益脾气、养胃阴。
2、生津润肺,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、虚热汗多。治气虚肺燥咳嗽,与北沙参、麦冬同用;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、多汗,与酸枣仁、五味子同用。
3、补脾肺,治虚劳,用于肺阴亏虚,劳倦乏力,多与白术、黄芪同用。

